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年第6期文章
  • 是否Brugada综合征的变异型

    自1992年由Brugada等[1]首先报道一组以右侧胸前导联(V1-V3)ST抬高(与缺血、电解质紊乱、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无关),临床上有心脏性猝死的独立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以来,在近12年中,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从基因水平、细胞水平,病人危险分层和临床治疗等方面都获得了初步可喜的进展.......

    作者:杨新春;陈新 刊期: 2003- 06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体能及心理康复

    目前,植入心脏起搏器已成为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且起搏器的功能日益完善,逐步符合生理要求.如何使患者在术后体能和心理上得到更好的恢复,大程度地改善生活质量,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康复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随访调查.......

    作者:宋镇;贺军;孙国良;张艳红;苟志平 刊期: 2003- 06

  • 冠状静脉窦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起搏治疗是临床的选择之一.1997年,Papageorgiou等[1]的电生理研究表明冠状静脉窦起搏能有效防止房颤发生,但冠状静脉窦起搏治疗阵发房颤的长期临床应用尚未见报道.......

    作者:王振东;傅水桥;郭涛;凌峰;吴欣;李佩璋 刊期: 2003- 06

  • 应用PTCA导引钢丝指引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植入

    双心室同步起搏已被充分证明可有效地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功能[1,2].进行双心室同步起搏的一个技术关键是植入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目前可行并广泛应用的方法是经冠状静脉窦途径将电极导线插入心脏静脉起搏左心室,由于进入冠状静脉窦的心脏静脉较细、弯曲度大以及变异较多,直接用目前临床应用的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线插管难度大,X线照射时间长,且成功率受到影响.近来,一种新设计的带侧孔的,可用P......

    作者:华伟;张澍;王方正;张奎俊;牛国栋;陈柯萍 刊期: 2003- 06

  • VVI起搏导线张力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6岁,因发作性胸闷、憋气、头晕6年余,加重3个月于2000年1月3日入院.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慢心率36次/min,长RR间期3.6s,于2000年1月4日植入VVI起搏器,术后患者无不适症状.2002年7月出现胸闷、气喘、颜面部中度浮肿、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经强心、利尿治疗后症状无缓解.2002年末心力衰竭症状加重,为控制心力衰竭于2003年1月8日再次入院.......

    作者:刘凤永;耿仁义;朱中林 刊期: 2003- 06

  • 心脏起搏器的植入与希阿里网

    在心脏起搏器的植入过程中,电极导线偶被缠入希阿里网中,给植入带来困难.希阿里网是右心房内下腔静脉瓣和冠状静脉窦瓣退化形成的网状或条索状的残存结构,1897年Chiari[1]首次报道,故称为希阿里网(Chiarinetwork),多数临床医生对之缺乏足够认识.......

    作者:洪江;郭继鸿 刊期: 2003- 06

  •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钾通道Kir2.1和Kir3.4的基因表达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钾通道Kir2.1和Kir3.4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将4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患者分为3组,窦性心律(SR)组18例,阵发性房颤(PAF)组7例,慢性房颤(CAF)组21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心房组织Kir2.1、Kir3.4mRNA表达.结果和SR组相比,Kir2.1mRNA在CAF组中的表达增加具有显著性(P<0......

    作者:王晓虎;邓玉莲;张建成;陈林;许春萱;胡锡衷 刊期: 2003- 06

  • 心房颤动病人血栓形成与一氧化氮、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血栓形成与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窦性心律及房颤病人血小板P-选择素、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表达,同时测定血浆NO、血栓素B2(TXB2)、6-keto-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a)含量,计算TXB2/6-keto-PGF1a.应用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N-nitro-L-arginineme......

    作者:韩薇;李为民;闫薇;李悦;于江波;赵进军 刊期: 2003- 06

  • 心电图不典型的Brugada综合征家系调查及初步分子遗传学研究

    目的在1个Brugada综合征病人发现特殊的心电图表现:胸前导联ST段呈上斜形抬高,凸面向上,无明显J波,无右束支阻滞(RBBB).对其家系进行了临床调查及SCN5A基因(编码心脏电压门控Na+通道蛋白α亚单位基因)突变检测,分析其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家系临床调查包括收集所有15个家系成员的病史资料及进行常规体格检查,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光胸片检查等.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

    作者:孟素荣;陈哲明;彭健;李曦;赵永忠;崔英凯 刊期: 2003- 06

  • 一个Brugada综合征合并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家系及临床研究

    目的1例Brugada综合征合并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家系的临床研究.方法对夜间反复发作性晕厥的先证者进行冠状动脉,左、右心室造影和电生理检查及药物试验(异丙肾上腺素和普罗帕酮);对其家族成员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和药物试验,同时记录右侧胸前导联(V1~V3)上两个肋间的心电图.结果家族中有两例猝死,均发生在睡眠中.家族成员未被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先证者心电图表现为右侧胸前和下......

    作者:单其俊;杨兵;陈明龙;陈椿;邹建刚;曹克将 刊期: 2003-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