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慢径消融成功靶点在Koch三角的分布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目前多采用慢径消融法.本研究通过对慢径消融成功靶点在Koch三角的分布,观察组成慢径传导的细胞的主要分布区域,指导慢径的消融.......
作者:周聊生;李莹;杨光;娄兹谟;闫素华;孙洁 刊期: 2002- 05
-
右心室流入道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常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及左心室间隔部,少见于左心室游离壁、左心室流出道[1];而起源于右心室流入道的室速则更少报道.在共50例消融手术中遇到5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入道的室速,其中特发性室速4例,另1例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本文就其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进行总结.......
作者:刁青;杨延宗;夏云龙;杨东辉;刘少稳;高连君 刊期: 2002- 05
-
心脏起搏导线阻抗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阻抗是反映起搏器、导线和心肌组织之间连接情况的有意义的起搏参数之一.起搏阻抗与电压阈值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变化.本研究观察了分形涂复导线(fractally-coatedleads,FCL)和激素释放导线(steriod-elutingleads,SEL)在术后半年内起搏阻抗和电压阈值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变化原因以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萍;崔长琮;张全发;李宇 刊期: 2002- 05
-
射频导管消融术对血小板活性和纤溶活性的影响
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是根治某些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中、术后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时有报道,对RFCA的安全性带来负面影响.本组观察了RFCA前后不同时间内血小板活性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探讨RFCA并发血栓栓塞的可能机制.......
作者:李刚;李家富;陈良海;黄维义;邓辉胜;罗兴林 刊期: 2002- 05
-
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室肌易损性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心室肌电生理特征的改变,是产生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的基础.卡托普利(captopril)是竞争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上已广泛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治疗,但它是否对AMI心律失常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S1S2程序电刺激方法测定心室易损期(ventricularvulnerableperiod,VVP)和心室颤动阈(V......
作者:陈江斌;黄从新;唐其柱;江洪;李庚山;许家俐 刊期: 2002- 05
-
隐匿性房室旁路合并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及远期随访
隐匿性房室旁路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reentrytachycardia,AVRT)是导管消融的适应证,其中部分病人同时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阻断房室旁路(atrioventricularaccessorypathway,AP)的室房逆传能否对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有治疗作用,至今少见有关方面报道,连续对我院1994年6月至2000年6月的67例隐匿性AP......
作者:李学文;马锋;王雄;靳春荣;吕吉元;王陆建 刊期: 2002- 05
-
夹竹桃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分析
夹竹桃急性中毒可导致窦性停搏等严重的心律失常,本文对11例夹竹桃中毒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如下.被监测的11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大32岁,小16岁.......
作者:赵文娇;曾伊萌 刊期: 2002- 05
-
器质性心脏病疤痕相关的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的策略
疤痕相关的折返激动是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常见的机制.心肌梗死是形成心脏区域性疤痕常见的原因,其它病因包括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发育不良、心脏肿瘤、非缺血性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心室修补术后.疤痕相关性室速的治疗相当困难.......
作者:单其俊;曹克将 刊期: 2002- 05
-
缺血预适应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机制
1986年Murry等[1]首次证实,心肌在经受1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及再灌注后,对嗣后更长时间的致死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增强.并将此现象命名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
作者:尹力;李广平 刊期: 2002- 05
-
快速起搏诱发心室颤动过程中的倍周期分岔和浑沌
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VT)向心室颤动(VF)的转化是否表现为浑沌动力学特征.方法用快速起搏法造成犬在体心脏驱动性VT并诱发VF;用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VT向VF转化时,心肌电生理学参数的震荡特点.结果在VT向VF的转化过程中,激动周期(CL)、冲动传导速度(CV)和R波振幅出现了交替节律、倍周期分岔、半周期等非线性震荡并终陷入浑沌.结论驱动性VT向VF的转化遵循非线性途径,因而VF是心肌激动陷入浑......
作者:王雁春;郭姝;李光;冯逵;于德洁;曹济民 刊期: 2002- 05
动态资讯
- 1 家兔心肌梗死后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时限和有效不应期动态变化的在体实验研究
- 2 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成功率的影响
- 3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 4 脑钠肽对老年人心房颤动复律和复发的评价作用
- 5 已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心力衰竭患者再行心脏再同步治疗一例
- 6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家兔不同部位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 7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
- 8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无症状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 9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六版出版
- 10 急性血栓性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结果与讨论)
- 11 2015年《HRS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远程询问与监测专家共识》解读
- 12 心脏缺血和非缺血男性心电图QT间期恢复性质的临床观察
- 13 新型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单中心临床应用经验
- 14 盐酸伊伐布雷定对中国健康受试者的心率及QTc间期的影响
- 15 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射频导管消融房室旁路后的远期预后
- 16 慢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机制和消融治疗
- 17 有关心律失常的几项新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 18 女性增加心房颤动消融中心脏压塞的风险
- 19 性别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并发症的影响
- 20 多离子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与致心律失常机制中晚钠电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