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和六小时快速起搏介导性心房颤动的回复性质研究
目的在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房颤)和6h快速起搏介导的房颤模型中研究心房动作电位时限(APD)的回复性质.方法18只犬随机分为迷走神经介导性房颤组(A组,n=8)和6h快速起搏介导性房颤组(B组,n=10).两组犬麻醉后开胸,暴露心脏,分别在多个肺静脉及心房部位记录单相APD.以APD复极90%(APD90)的时间为纵坐标、以其前的舒张间期为横坐标构建不同部位的APD回复曲线.结果在A组,迷走神......
作者:胡红耀;鲁志兵;崔博;何勃;胡笑容;吴柳;黄从新;江洪 刊期: 2012- 01
-
电生理标测指引左心室导线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一例
1例已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并且左心室导线脱位的患者,拔除脱位导线后,在电生理标测指引下,寻找左心室电激动除极延迟的靶冠状静脉血管,重新植入左心室导线.1.患者资料:患者男,57岁.因反复胸闷、气短19年,加重伴夜间不能平卧2周入院.既往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5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0,左心室内收缩欠协调;X线胸片示:心胸比......
作者:梁延春;于海波;李世倍;杨桂棠;王祖禄;韩雅玲 刊期: 2012- 01
-
左心室瘢痕负荷SPECT相位分析法检测及其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有反应和无反应者之间左心室瘢痕负荷的差异性,评价左心室瘢痕负荷对CRT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0例2006年至2010年因慢性心力衰竭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RT的患者进行静息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应用相位分析技术检测左心室瘢痕负荷、收缩期相位时间标准差(phaseSD)和带宽(BW)并用来评价心脏同步性.以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的检测结果及随访6个......
作者:侯小锋;王垚;陈震;刘群;姜晓宏;邹建刚;李文奇;曹克将 刊期: 2012- 01
-
心脏再同步治疗与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进展,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能够逆转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1-4].......
作者:段徐;凌峰 刊期: 2012- 01
-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现状与展望
50年来,随着新装置的增多和患者寿命的延长,电极导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如感染、脱位和断裂,拔除导线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1-2].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临床获益的同时,约30%患者对CRT不反应,原因之一是左心室电极导线位置不佳[3-4],并有一定的失败率和并发症[5].研究表明左心室心内膜起搏较心外膜起搏能减少电传导延迟,因此有更多获益[6].基于上述原因,无导线心脏起搏应运而生.......
作者:李永乐;万征 刊期: 2012- 01
-
右束支阻滞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合并右束支阻滞(RBBB)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疗效.方法本中心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植入CRT-P/D的合并RBBB的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常规每3~6个月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心功能(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Minnesota生活质量评分、超声心动图及程控等指标.结果共7例合并RBBB心力衰竭患者植入CRT-P/D,其中......
作者:丁立刚;华伟;王欢;王靖;乔青;刘志敏;戴研;陈柯萍;张澍 刊期: 2012- 01
-
球囊保护左心室导线直接拔除法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经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例拟拔除左心室导线的患者,应用在静脉造影球囊充盈的情况下,在X线透视下行左心室导线的直接拔除术.结果3例拔除导线手术完全成功;1例为临床成功;无并发症.结论球囊保护左心室导线直接拔除法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沈法荣;金红峰;王志军;何浪;孙国建;陈建明;刘元伟 刊期: 2012- 01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室率稳定功能应用两例
长QT综合征以严重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导致猝死,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及时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现报道两例长QT综合征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经验.......
作者:丁立群;范洁;王礼琳;张曦 刊期: 2012- 01
-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T波感知过度致误放电一例
患者女,46岁,因“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反复晕厥”入院.于2008年11月27日,植入MarquisDR7274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除颤导线使用6944.术中测试参数(分析仪2290):RWaveAmplitude10.5mV,程控仪2090:RWaveAmplitude6.0mV,参数理想.术后程控方案(表1).......
作者:周颖;王宇星;林海燕;许逸飞;徐耕 刊期: 2012- 01
-
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放电是临床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
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临床试验均证实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但是ICD放电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ICD频繁放电可引起患者的心理问题,影响ICD的电池寿命,同时还可增加死亡率.因此,如何减少ICD放电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柯萍 刊期: 2012- 01
动态资讯
- 1 心脏再同步治疗后心室电重构和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心室逆重构关系探讨
- 2 普罗帕酮和Ⅲ类新药Ambasilide对犬心房颤动的作用和电生理机制比较研究
- 3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植入永存左上腔内导线起搏治疗成功一例
- 4 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抗凝治疗
- 5 左氧氟沙星对糖尿病兔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 6 推进临床研究规范植入器械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
- 7 第四次全国心电学学术会议纪要
- 8 三尖瓣环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 9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肺静脉相关的心房颤动合并其他类型快速心律失常
- 10 起源于胸腔内大静脉的房性异位搏动体表心电图特征
- 11 应用心室后心房不应期控制因房性早搏致不适当心室跟踪一例
- 12 大力推广冷冻球囊的应用,优化我国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水平
- 13 瓣环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特征
- 14 平面CT及三维重建术前指导选择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的对比研究
- 15 饮酒对男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疗效的影响
- 16 儿童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疗效探讨
- 17 左心房电机械传导时间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
- 18 卡马西平致窦性停搏一例
- 19 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右胸前壁植入单腔心律转复除颤器一例
- 20 利尿剂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