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2年第01期

左心室瘢痕负荷SPECT相位分析法检测及其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影响

侯小锋;王垚;陈震;刘群;姜晓宏;邹建刚;李文奇;曹克将

关键词:瘢痕负荷, 相位分析, 心脏再同步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有反应和无反应者之间左心室瘢痕负荷的差异性,评价左心室瘢痕负荷对CRT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0例2006年至2010年因慢性心力衰竭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RT的患者进行静息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应用相位分析技术检测左心室瘢痕负荷、收缩期相位时间标准差( phase S D)和带宽(BW)并用来评价心脏同步性.以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的检测结果及随访6个月内是否因心力衰竭住院作为分组标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0.05且无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入选反应组,LVEF提高<0.05或者入院1次以上的患者入选无反应组,观察两组之间左心室瘢痕负荷和同步性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30例患者中反应组19例(男8例),无反应组11例(男8例).两组之间术前临床资料相似,年龄、性别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反应组术前QRS时限显著大于无反应组[(163.0±7.7)ms对(134.6±11.8) ms,P<0.05];两组术前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有反应组显著高于无反应组(0.49±0.02对0.33±0.15,P<0.01).两组患者左心室瘢痕负荷和CRT术后左心室同步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反应组患者的左心室瘢痕负荷明显低于无反应组(24.6%±3.6%对36.5%±3.9%,P=0.022);有反应组左心室同步性较好,收缩期相位时间标准差明显小于无反应组(28.1°±4.4°对56.1°±6.9°,P<0.01),收缩期带宽明显小于无反应组(88.0°±13.9°对170.1°±24.4°,P<0.01).左心室瘢痕负荷和心脏同步性对CRT疗效具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接受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瘢痕负荷和CRT术后心脏同步性与CRT疗效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