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rightyentricular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好发于青少年,国外报道发病率为0.2‰~4.4‰,男性居多。病理特征为右心室心肌逐渐被脂肪和纤维脂肪组织替代,导致右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尚可累及室间隔及左心室游离壁。其临床表现多样,以左束支阻滞形态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为常见,往往为早期惟一的表现,随......
作者:包镜汝;姚焰 刊期: 2011- 04
-
左心耳在房性心律失常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
左心耳(leftatrialappendage,LAA)是胚胎时期原始左心房的残余附属结构,为狭长、弯曲的管状盲端。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纤维走形使心电活动在LAA内的传导有别于左心房(leftatrium,LA)。近年研究发现,LAA不仅是血栓形成的常见部位,也是房性心律失常产生和维持的重要部位[1-2]。左心耳起源和解剖学特点胚胎时期的左心房主要由原始肺静脉(pulmonaryveins,PVs)......
作者:黄雯;张奎俊;姚焰 刊期: 2011- 04
-
希氏束阵发性完全性房室阻滞新概念
希氏束阵发性完全性房室阻滞是比较独特而具危险性的房室阻滞,此类阵发性房室阻滞的显著特征是从正常的1∶1房室传导(偶尔2∶1房室阻滞)突然转变为完全性房室阻滞[1-2]。在房室恢复正常传导或次级起搏点产生逸搏之前,常有一段心室停搏间歇,从而产生显著的血流动力学恶化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晕厥或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3-4]。......
作者:吴祥;张斌;李娜;陈慧 刊期: 2011- 04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房室结消融及药物控制心室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疗效,比较房室结消融术及药物控制心室率两种方法疗效的差异。方法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符合CRT植入适应证并接受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房室结消融组以及药物治疗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等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共入选了26例患者,其中房室结消融组14例,......
作者:李晓宏;徐伟;吉文庆;余洪松;狄文成;兰荣芳 刊期: 2011- 04
-
中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注册研究-2008
目的分析2008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工作的状况。方法根据房颤注册研究网上平台获得的资料,对2008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截至2010年10月5日,调查共收到53家医院提供的注册登记病例资料2808份,其中男1946例,女862例,平均年龄(57.4±11.4)岁。阵发性房颤占71.5%,持续性房颤占22.8%,持久性房颤占5.7%。47.2%的患者合......
作者:黄从新;张澍;马长生;刘旭;杨延宗;曹克将;马坚;吴书林;刘少稳;江洪 刊期: 2011- 04
-
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射频导管消融房室旁路后的远期预后
目的分析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射频导管消融房室旁路对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639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对可能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和消融房室旁路后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2例(12.8%)有房颤,557例无房颤。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组男性、高龄、多旁路者更多。对成功消融房室旁路的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80例进行随访,成功随访57例(随访率71.3%),其中6例(l......
作者:包萍;王祖禄;梁延春;梁明;韩雅玲;刘艳霞 刊期: 2011- 04
-
心脏再同步治疗在心功能不良伴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过房室结消融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在本院接受CRT的心功能不良患者按术前心律分为两组:房颤组(15例)、窦性心律组(65例),房颤组患者在CRT治疗同时行房室结消融。房室结消融和CRT术前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心功能(NYHA分级)、病程、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血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室间......
作者:秦胜梅;宿燕岗;柏瑾;王蔚;潘文志;巩雪;葛均波 刊期: 2011- 04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远程心电监测随访的意义
目的通过电话心电远程监测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探讨远程心电监测仪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72例,其中持续性房颤39例、阵发性房颤33例。患者在消融术后第1天及每3个月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术后每天定时及有症状时接受电话远程传输心电图(TTECG)监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记录的房颤复发情况及房颤发生与症状的相关性......
作者:夏云龙;王尹曼;田晓晨;李岩;高连君;张树龙;杨延宗 刊期: 2011- 04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药物治疗进展
应用导管消融技术治疗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已有十余年。根据目前对AF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以肺静脉前庭区域为重点的消融策略较难有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关于AF药物治疗的研究历史悠长,数据众多,但是针对AF消融围术期的药物处理的探讨较少,研究相对滞后。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目前发表的关于AF治疗的相关指南以及AF消融专家共识对此较少述及[1-5]。本文将就围术期抗凝、抗......
作者:曹克将;居维竹 刊期: 2011- 04
-
抑郁对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抑郁与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4年至2008年98例经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术前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抑郁情况的评估,并随访术后复发情况。出现房颤症状及心电检查阳性结果判断为复发。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6.16±13.22)岁,术后随访(14.7±1.4)个月发现,复发28例(29.6%),死亡1例。复发与未复发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
作者:秦牧;于胜波;赵庆彦;黄鹤;黄从新 刊期: 2011- 04
动态资讯
- 1 应用带有标测功能的冷冻球囊进行肺静脉电隔离
- 2 左心室电极导线放置的研究进展
- 3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
- 4 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右胸前壁植入单腔心律转复除颤器一例
- 5 16个先天性长QT综合征先证者临床分析
- 6 心脏起搏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7 肺静脉口射频导管消融并发急性心脏压塞一例
- 8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青年优秀论文征文通知
- 9 急性心肌梗死ST段改变致宽大畸形QRS波一例
- 10 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手术前后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发生率
- 11 心电轴上偏和下偏两种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并存的导管消融
- 12 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成功率的影响
- 13 稳心颗粒对心房神经节消融后心房颤动的影响机制
- 14 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预防心脏性猝死
- 15 不同左束支阻滞型态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比较
- 16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 17 正向性逆行P-波
- 18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单、双线圈除颤导线对比研究
- 19 短QT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 20 心脏再同步治疗发展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