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体表心电图判断心外膜和心内膜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
近年来,经射频导管消融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已是多数特发性室速的首选治疗手段,而器质性室速的消融也有了很大进展.然而,随着经导管消融室速研究的深入,发现心外膜室速的发生率并不低,和经心内膜途径消融室速相比,心外膜室速消融的成功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如能在消融术前从室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初步判断出心外膜室速可能,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经导管消融适应证患者,选择合适的电生理标测设备、标测和消融导管和消融......
作者:王祖禄;杜丹 刊期: 2010- 01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全国31家医院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适应证分析
目的了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适应证在我国的具体实施状况.方法研究分析全国31家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植入ICD患者的适应证.结果共入选142例植入ICD的猝死高危患者.其中符合2002年ACC/AHA/NASPE指南的ICD植入Ⅰ类适应证(二级预防)121例(85.2%),符合一级预防Ⅱa类适应证仅15例(10.6%).结论现阶段我国的ICD植入适应证仍侧重于猝死的二级预防......
作者:华伟;张澍;牛红霞;陈柯萍;王方正;陈新 刊期: 2010- 01
-
121例住院患者心室颤动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患者住院期间心室颤动(VF)的基础原因、复苏影响因素及随访结果,以对医院内、外猝死的抢救有所指导.方法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所三级医院和12所二级医院住院期间共121例患者发生VF,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期间VF的复苏成功率51.2%;冠心病与非冠心病VF的复苏成功率分别为55.8%和23.5%(P=0.014);监护区与无监护区VF的复苏成功率分别为80.6%......
作者:徐泽升;王炳勋;李亚;高晓丽;辛兴利 刊期: 2010- 01
-
长时间应用盐酸尼非卡兰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目的分析长时间应用盐酸尼非卡兰(尼非卡兰)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顺序入选院内发作持续性室速的患者,分为不同用药时间组观察静脉应用尼非卡兰的复律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从2005年9月至2008年11月连续入选16例持续性室速患者,给予负荷量0.5mg/kg后,维持量(0.8mg·kg~(-1)·h~(-1))分为短时组(1h)和长时组(12h),各8例.维持时间分别为,长时......
作者:王靖;华伟;朱俊;杨艳敏;王方正;张澍 刊期: 2010- 01
-
经桡动脉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Allen试验为阳性的ILVT患者(A组),采用桡动脉穿刺置入6F长鞘作为5F消融导管进入途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并插入右心室电极导管作为局部记录和心室刺激或同时插入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作为局部记录和心房刺激,将其结果与另外20例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射频消融的ILVT患者(B组)比较.结果A组......
作者:何勃;江洪;鲁志兵;张美春;胡笑容;杨波;黄鹤;吴钢;万军;刘华芬;王晓红;黄从新 刊期: 2010- 01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心脏性猝死一级及二级预防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符合ICD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标准并在我院植入ICD的患者进行随访.ICD的诊断设置室性心动过速(VT)、快速室性心动过速(FVT)及心室颤动(VF)3个工作区,治疗设置抗心动过速起搏(ATP)、低能量同步转复(CV)和高能量除颤(DF).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利用程控仪获取ICD储......
作者:李晓宏;徐伟;吉文庆;余洪松;狄文成;裴立刚;兰荣芳;施广飞;徐标 刊期: 2010- 01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中的作用初步观察
目的总结我院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进行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的初步经验.方法入选我院近3年因严重心力衰竭植入ICD进行SCD一级预防的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ICD常规随访,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结果入选患者22例,其中单腔ICD15台,双腔ICD7台.22例患者随访时间3~28个月.记录ICD治疗事件21次,包括12次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和9次放电,只有1次ATP治......
作者:陈太波;程康安;高鹏;刘博江;范静波;方全 刊期: 2010- 01
-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定位与导管消融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判断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起源的新流程,以便快速、准确地找到消融靶点.方法采用非接触三维标测系统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早进行标测与导管消融,并分析右心室流出道室早体表心电图特征.根据三维标测与导管消融结果,并结合先前报道的室早起源判断流程,设计新的判断室早起源流程.结果标测与消融结果显示21例患者室早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其中5例起源于前间隔,4例起源于中间隔,12例起源于后间......
作者:张凤祥;陈明龙;杨兵;陈红武;居维竹;徐东杰;曹克将 刊期: 2010- 01
动态资讯
- 1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2017)
- 2 典型心房扑动消融术后峡部计时间期的变化预测双向阻滞的价值
- 3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应用一例
- 4 索他洛尔与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比较
- 5 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与展望
- 6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暨无创性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纪要
- 7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邻近希氏束的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
- 8 肺静脉内射频消融温度与肺静脉狭窄的关系研究
- 9 心律失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10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新进展
- 11 经皮心包穿刺术进行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标测和消融的应用体会
- 12 选择性刺激犬心房窦房结脂肪垫的电生理观察
- 13 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随访研究
- 14 他汀类药物预防起搏器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
- 15 优化的腋静脉穿刺技术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植入术中的应用
- 16 导线穿孔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 17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随访
- 18 心电轴上偏和下偏两种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并存的导管消融
- 19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20 经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