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些研究进展
继心房颤动(房颤)之后,室性心律失常再度成为心律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取得许多进展,可能影响或改变今后的临床实践.......
作者:郭成军;陈新 刊期: 2009- 02
-
加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心脏性猝死(SCD)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美国每年SCD的发生率为0.1%~0.2%,每年约有45万人死于SCD[1].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完成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结果显示,我国SCD的年发生率为0.04%,每年死于SCD人数高达54.4万.SCD由于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经心肺复苏生存的机会极低.具有完善急救体系的发达国家成功复苏的几率不到15%,大多数国......
作者:徐伟;陈新 刊期: 2009- 02
-
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性猝死
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全球的社会问题,2005年WHO公布的数据表明,在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1700万人群中,心脏性猝死(SCD)占40%~50%.根据AHA提供的资料,美国发生SCD为每年25~45万例.Framingham研究资料显示,26年间的猝死占所有原因死亡的13%,在冠心病患者的死因中50%为猝死.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患者约为54.4万人.......
作者:曹克将 刊期: 2009- 02
-
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活动平板时域法分别对35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其中男性28例,平均年龄(38.6±11.0)岁]、10例特发性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RVT)患者[其中男性7例,平均年龄(41.9±15.4)岁]和60例健康对照者[男性42例,平均年龄(41.0±14.9)岁]进行MTWA检测,记录胸前V......
作者:薛社亮;侯小锋;徐东杰;单其俊;陈明龙;陈椿;杨兵;张荣;殷海萍;邹建刚;曹克将 刊期: 2009- 02
-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目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是指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室性早搏(室早),约占所有室性心律失常的10%左右.本文系统分析925例IVA病例,探讨IVA的临床、电生理和射频消融的特点.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从1994年3月至2009年2月,925例IVA患者的临床特点,射频消融治疗的过程和结果.925例病人,男性500例,女性425例,平均年龄(36.65±14.81)岁.临......
作者:陈刚;张奎俊;陈新;姚焰;马坚;楚建民;方丕华;贾玉和;王方正;张澍 刊期: 2009- 02
-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的消融治疗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ventriculartachycardia,IVT)指不伴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亦排除了代谢或电解质异常、遗传性心脏疾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其中常见的类型为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rightventricularoutflowtract-ventriculartachycardia,RV-OT-VT).特发性室速占各种原因室速的10......
作者:陈岗;刘少稳 刊期: 2009- 02
-
致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探讨
抗心律失常药物既可治疗心律失常,又可诱发心律失常.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抗心律失常药物使已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此谓致心律失常(proarrhythmia),如药物过量引起者为中毒表现.......
作者:蒋文平 刊期: 2009- 02
-
心室颤动的发生机制和射频消融治疗
心室颤动(室颤)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也是冠心病、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不明原因的特发性室颤等各种心脏疾病导致死亡的后共同通路.尽管医学界对室颤的触发和维持机制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不懈研究,但是由于这种心律失常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手段的局限性,尚未出现根本性的突破.正因为如此,目前临床对于室颤的治疗,除了被动除颤外,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十年来,随着电生理标测技术的进步和室颤激动特点研究的深入,......
作者:鲁志兵;江洪 刊期: 2009- 02
-
三维标测指导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目的介绍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三维标测方法及其消融策略.方法21例ARVC室速患者,因1~4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临床上呈反复发作、无休止发作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频繁放电治疗,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2+12)岁.9例患者接受电解剖(Carto)标测,12例患者接受非接触标测(EnSite-Array).在......
作者:陈明龙;杨兵;邹建刚;陈红武;居维竹;徐东杰;陈椿;侯小锋;单其俊;吴延庆;胡建新;曹克将 刊期: 2009- 02
-
经导管射频消融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后电风暴
目的报道3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的结果.方法2名男性与1名女性患者,年龄为75、55、37岁,分别患有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左心室心肌病.均在ICD植入后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电风暴.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标测和消融室性心动过速(VT).对可标测、VT(持续性、血流动力学稳......
作者:王祖禄;韩雅玲;梁延春;王冬梅;梁明;臧红云 刊期: 2009- 02
动态资讯
- 1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左心房僵硬综合征
- 2 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终止对术后窦性心律维持及复发的影响
- 3 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大静脉电隔离后复发病例分析及再消融
- 4 起源点邻近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交界处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 5 心电图J波的临床意义和发生机制
- 6 心房颤动演变过程中人心房肌细胞短暂外向钾电流重构的研究
- 7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致QT间期延长及T波倒置一例
- 8 永久希氏束起搏临床应用
- 9 远程监测在植入型器械随访中的重要作用
- 10 冠状静脉窦的解剖和电生理
- 11 希氏束起搏对心脏机械同步性的影响
- 12 一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单中心一年随访结果
- 13 双心腔起搏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长期随访
- 14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前QRS-T形态筛查通过率及预测因素
- 15 永久起搏器被动导线引起迟发心房穿孔一例
- 16 早期复极综合征总是良性吗?
- 17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慢频率室性心动过速低能量复律一例
- 18 第四次全国心电学学术会议纪要
- 19 心房颤动电转复后左心耳顿抑的预测因子
- 20 应变/应变率成像定量评价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