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7年第1期文章
  • 脑钠肽对老年人心房颤动复律和复发的评价作用

    目的通过测定老年人窦性心律(窦律)患者和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前后的血清脑钠肽(BNP)浓度,探讨其对老年房颤患者的评价作用及在房颤复律前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102例,其中阵发性房颤28例,持续性房颤40例,窦律34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窦律患者血清BNP浓度,同时对房颤患者进行复律,测定复律前、复律后24h及30d的血清BNP浓度.结果老年房颤患者的血清BNP浓度显著......

    作者:牛萍;黄从新;杨波;唐艳红;王芳 刊期: 2007- 01

  •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8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接近10%.房颤的主要危害之一为脑卒中,目前研究认为1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房颤有关,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没有房颤者的5~7倍[1].基于此,房颤抗栓治疗已成为房颤规范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栓治疗的新药物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治疗手段也更趋于个体化.......

    作者:杨延宗 刊期: 2007- 01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及治疗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发生率,探讨其电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375例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男性201例,女性174例,平均年龄(56.9±12.4)岁.其中阵发性房颤289例,持续性房颤86例;左心房内径34~56(38.3±9.4)mm.消融终点为完成环状消融线并实现肺静脉电隔离.术后采用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随访房速发生情况.术后2个月内发生的房速......

    作者:王新华;刘旭;孙育民;施海峰;顾佳宁;周立;胡伟;邱建华 刊期: 2007- 01

  • 应变/应变率成像定量评价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运用应变/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时心房肌的收缩舒张特性,探讨高血压病和房性心律失常特别是阵发性房颤对心房肌收缩舒张特性的影响.方法32例健康志愿者和110例高血压病患者被纳入研究,分为4组:对照组(A组),单纯高血压病组(B组),高血压病合并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组(C组),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D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应变/应变率成像检查.结果与A组相比,......

    作者:王志浩;张薇;谭红伟;钟明;蒋桂花;张运 刊期: 2007- 01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心房颤动犬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快速起搏心房颤动(房颤)动物模型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和Ca2+超载对MMP-9激活的影响.方法14只犬随机分为房颤组(n=8)和对照组(n=6),右心房快速起搏(350~450次/min)8周建立房颤动物模型.取左心房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和TIMP......

    作者:杨贵荣;张薇;王苏加;朱慧;钟明;张运 刊期: 2007- 01

  •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肌钙离子通道组成蛋白α1c的变化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的总体效果较差.房颤的电生理特征是心房肌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目前普遍认为L型钙通道电流(ICa-L)密度的下降是心房肌动作电位时限和有效不应期缩短的主要原因,但是导致房颤时心房肌细胞ICa-L密度下降的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ICa-L密度下降是否缘于钙离子通道形成亚单位α1c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的......

    作者:黄鑫;李莉;徐志云;赵峰 刊期: 2007- 01

  • 紊乱的心房颤动波在肺静脉内及其口部的分布特点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静脉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密切相关,肺静脉隔离术也成为目前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紊乱的房颤波分布部位可能是房颤维持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紊乱的房颤波在肺静脉内及肺静脉口部的分布特点,解释肺静脉内快速紊乱的电活动是否是房颤的主要机制.......

    作者:张树龙;迟贤国;赵宏伟;高连君;李世军;林治湖;杨延宗 刊期: 2007- 01

  • 递进式个体化心房基质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目的以肺静脉电学隔离为终点的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式的疗效难以令人满意.本研究旨在探索规范化的递进式个体化心房基质改良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方法.方法124例患者(男性96例,女性28例),年龄27~76(53.6±8.7)岁.其中92例为阵发性房颤,32例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若无自发房颤则在心房进行持续递增的快速刺激(频率200~600次/min)诱发房颤.均在非接触式标测观察房颤时心房激动情况,将......

    作者:姚焰;张澍;郑黎晖;张奎俊;王方正;陈新 刊期: 2007- 01

  • 心房颤动的治疗:谁主沉浮

    2006年是心房颤动(房颤)的研究和治疗均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在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我们对房颤治疗的未来仍感到一丝忧虑.房颤治疗的现状呈现出药物、导管消融、外科治疗(尤其是微创外科)三足鼎立之势,体现了对不同的患者因病施治的原则,但同时也暴露出目前房颤的治疗缺乏优的治疗选择.谁将主宰房颤治疗的未来呢?......

    作者:马长生;陈新 刊期: 2007- 01

  • 心房颤动动物模型制备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增加心血管病致残率和致死率的重要因素,至今仍未能阐明其确切机制.对房颤模型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认识.房颤模型也由初的心房肌组织片计算机模型和Lan-gendoff灌注离体心脏房颤模型发展到现今的在体房颤动物模型.本文就目前房颤动物模型的制备作一综述.......

    作者:赵峰;黄鑫;李莉 刊期: 200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