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4年第1期文章
  • 心脏介入性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处理策略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处理策略.方法12例心脏压塞患者,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28~52岁.其中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8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例,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2例,右心室起搏1例.根据心脏穿孔的不同原因、可能的部位及心脏压塞情况,分别采用心包穿刺引流、心包穿刺引流与开胸修补或开胸置管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3例单纯心包穿刺引流均痊愈;8例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后开胸修补有7例痊愈,......

    作者:刘启明;周胜华;祁述善;沈向前;宁忠平;胡信群 刊期: 2004- 01

  • 床旁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并发心脏压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并发的心脏压塞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3~2003年10年间行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病例.结果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PTCA+Stent)2100例,发生心脏压塞3例,发生率为0.14%.PTCA+Stent术合并心脏压塞者均为慢性完全堵塞性病变.其中1例血管远端穿孔;另2例病人未找到穿孔部位.3例病人均为延迟出现......

    作者:李昭屏;冯新恒;张福春;李卫虹;郭静萱;毛节明 刊期: 2004- 01

  • 介入性治疗中急性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和急诊处理

    目的对心脏介入性治疗过程中发生急性心脏压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这种严重的并发症.方法报告介入性操作相关的急性心脏压塞18例,约占同期进行心脏介入性治疗病例的0.36%。其中,部分与学习曲线有关,但各种操作都可能导致心脏压塞.结果本组病例中包括二尖瓣球囊扩张、射频消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临时起搏器植入、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等,所......

    作者:陶谦民;张芙荣;陈君柱;朱建华;郑良荣;邱原刚 刊期: 2004- 01

  • 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并发心脏压塞二例

    我院自1993年初开展射频导管消融术以来,共治疗各类心动过速1056例,并发心脏压塞2例.......

    作者:许春萱;黄明方;陈林;吴卫;张祖杰;林亚洲 刊期: 2004- 01

  • 心血管介入性治疗导致心脏压塞的临床分析

    统计了1999年1月~2003年5月介入性检查和治疗1031例患者,其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335例、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390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63例、其它(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房缺伞堵术等)43例.男性715例,女性316例,年龄3~82(51.75±12.11)岁.......

    作者:白锋;张钲;黄晏;白明;王文辉 刊期: 2004- 01

  • 心房颤动的肺静脉和腔静脉电隔离治疗--目前的认识和建议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明显上升[1-4],目前房颤的介入性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新近研究表明,多数患者的房颤是由短阵的异位冲动所诱发[5,6],而起源于肺静脉和腔静脉(合称大静脉)肌袖快速电冲动的触发或驱动作用是房颤的主要发生机制之一[7,8],对于阵发性房颤尤其如此.......

    作者:杨延宗;马长生;张澍;黄从新;王方正;陈新 刊期: 200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