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遗传性心房颤动研究现状与进展
王炳银;刘峰
关键词:遗传性疾病, 心房颤动, 研究现状, Atrial Fibrillation, 年龄组, 脑卒中, 流行病学, 患病率, 预防和治疗, 分子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病理生理学, 统计资料, 重要价值, 严重危害,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若干问题, 人群健康, 年发病率
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高,患病率可高达9%,在美国约有510万房颤患者.加拿大2001年健康统计资料提示1980年至2000年房颤的年发病率从3.03‰增加为3.68‰.房颤患病率从50~60岁年龄组约为0.5%上升至80岁以上年龄组的8.8%[1].房颤促发/加剧心力衰竭,引起脑卒中(在美国15% ~ 25%脑卒中与房颤有关),致残率和死亡率高,成为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心血管“流行病”.至今,房颤的治疗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年,国内众多专家多次呼吁加强对房颤的研究[2].以往人们并不认为房颤是遗传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及研究工具和方法学的长足发展,遗传性房颤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与重视.近年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遗传性房颤远比人们预想的多,深入展开对遗传性房颤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房颤病理生理学的理解,提高房颤风险的预测,改善房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我们将近年国内外遗传性房颤研究的若干问题和进展加以整理,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