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5年第04期

压力感知导管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价值

乔宇;姚焰;吴灵敏;侯炳波;陈刚;丁立刚;张澍

关键词: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接触力, 嵴部
摘要:目的 非透壁性损伤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应用压力感知导管观察左心房不同部位的导管贴靠情况并了解其对消融效果的潜在影响.方法 共纳入2014年3月至5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23例,男21例,平均年龄(53.6± 10.6)岁,其中15例阵发性房颤,采用压力感知导管,在关闭压力显示窗口下由同一名熟练消融术者在左心房15个部位(左心耳-左肺静脉嵴部上、中、下段;顶部-左上肺静脉口、正中、顶部-右上肺静脉口;左上-下肺静脉间后壁、右上-下肺静脉间前、后壁;二尖瓣峡部游离壁上、中、下段、间隔峡部上、中、下段)进行贴靠,操作者采用传统方法根据局部电位大小、阻抗、透视及三维导航判断贴靠满意时记录导管-心房接触力(contact force,CF).CF< 10 g为贴靠不佳,10 g~<40 g为贴靠良好,≥40 g为过度贴靠.结果 在23例房颤患者中共记录345个点,CF中位数为25 g(Q3:10~23 g),其中,贴靠不佳、贴靠良好、过度贴靠的点分别为85个(24.6%)、241个(69.9%)、19个(5.5%).贴靠不佳的位置常见于嵴部上、中、下段,其CF分别为7 g(Q1-Q3:3~12 g)、8 g(Q1-Q3:4~12 g)及10 g(Q1-Q3:4~22g),贴靠不佳的点分别占56.5%(13/23)、52.2%(12/23)及47.8%(11/23).过度贴靠的位置常见于顶部-右上肺静脉口、间隔峡部上、中段,其CF分别为27 g(Q1-Q3:17~32 g)、26 g(Q1-Q3:13~37 g)及23 g(Q1-Q3:20~30 g),过度贴靠的点分别占17.4% (4/23)、21.7%(5/23)及17.4% (4/23).结论 在传统消融方法下,左心耳-左肺静脉嵴部是导管贴靠困难的位点,可能为房颤复发的重要原因,而右侧肺静脉口周围则易压力过高,导致心脏压塞的风险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