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8年第1期文章
  •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让隐匿性心律失常无所遁形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连续多年处于上升阶段,每年因心脏性猝死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50万例.如果能够对这些患者早期进行连续心电监测就有可能发现造成心脏性猝死的隐匿性心律失常,为预防心脏性猝死提供宝贵的治疗时间.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nsertablecardiacmonitor,ICM)可长时间持续进行心电监测,有助于明确隐匿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使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作者:汤宝鹏 刊期: 2018- 01

  • 慢性心力衰竭佳药物治疗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我国现有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约450万[1],美国约为650万[2].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衰的发病率仍在增加.心衰患者中,大约一半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40%)的收缩性心衰(HFrEF).临床诊断为收缩性心衰的患者预后极差,5年病死率为50%,10年病死率为90%.死亡患者中,一半为猝死[3].20世纪80年代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衰,开启了收缩性心衰药物治疗......

    作者:黄德嘉;张澍 刊期: 2018- 01

  • 2017年中国心脏电生理研究领域进展

    朝花夕拾,回顾过去的2017年,更多的中国学者在国际心脏电生理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无论是在传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还是房性心律失常,抑或室性心律失常等领域都涌现了一批很有启发意义或者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并与大家分享.一、房性心律失常1.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时,再次单纯肺静脉隔离复发的裂隙电传导,临床效果仍不甚理想,马长生教授团队对在2014年......

    作者:孙育民;陈明龙 刊期: 2018- 01

  •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管理的新进展

    心力衰竭(心衰)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也是心血管疾病常见致死原因之一.由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而成为世界范围内备受重视的健康问题[1].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作为慢性心衰患者在优化用药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CRT在符合植入适应证的慢性心衰患者中有助于恢复房室、室内及室间同步,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了由心衰导致的住院率及病死率[2].然而,即使严格按照CRT植入......

    作者:郭晓荣;顾翔 刊期: 2018- 01

  •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2017)

    一、前言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其预防及治疗方式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卒中不同,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房颤所致脑卒中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未进行抗凝治疗,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比率较高[1-2].进一步增强对房颤及其并发症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血栓栓塞并发症(特别是脑卒中)的预......

    作者:张澍;杨艳敏;黄从新;黄德嘉;曹克将;朱俊;彭斌;杨杰孚;徐伟;王景峰;王祖禄;吴立群;赵仙先;汤宝鹏 刊期: 2018- 01

  •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在不明原因晕厥中的应用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nsertablecardiacmonitor,ICM)是一种可植入式心脏电子器械,仅植入皮下即可,无需植入电极及导线.ICM克服了以往体外心电监测仪监测时间相对较短,间断监测,对于偶发、短时的心律失常的诊断能力有限的局限性,可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心电监测并记录事件.目前常用于不明原因晕厥的病因诊断,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效价比均已得到肯定.......

    作者:井然;华伟 刊期: 2018- 01

  •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

    目的由于发作的突然性及偶然性,晕厥的原因往往很难通过传统检查方法得以明确.本文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CM)对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13年8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的33例患者,植入ICM,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直至出现晕厥事件.随访时调取ICM记录的心电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705.0±389.4)d,2例患者......

    作者:张必祺;尹翔;孙泽玮;周冬辰;胡晓晟;陶谦民;郑良荣 刊期: 2018- 01

  • 新型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单中心临床应用经验

    目的探讨新型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CM)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晕厥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ICM(RevealLINQTM,美国美敦力公司)的患者52例,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92±16.24)岁.其中,34例晕厥待查患者植入前平均晕厥(2.17±0.41)次.所有患者均行ICM植入术,术后通过事件激活和自动记录两种方式规......

    作者:赵阳;商鲁翔;周贤惠;李耀东;张疆华;邢强;芦颜美;张玲;汤宝鹏 刊期: 2018- 01

  •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长程监测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CM)在长程监测领域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医院心内科因不明原因晕厥或心悸患者30例,均植入新一代植入型心电监测仪RevealLINQ进行长程监测.结果入选30例患者(晕厥查因27例,心悸查因3例),平均随访(7.6±3.5)个月,12例再发晕厥或前兆晕厥,明确诊断9例,诊断率为75.0%,其中心源性晕厥占66.7%.30例患者监测到7例......

    作者:刘俊鹏;杨杰孚;佟佳宾;邹彤;施海峰;陈浩;吴素娟;王志蕾;金鑫 刊期: 201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