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起搏器房室间期的优化与调整
起搏器房室间期(AVdelay/AVinterval,AVD/AVI)相当于心脏自身的PR间期,是在一次感知或起搏心房事件后,起搏器在起搏心室前等待自身心室波出现(“心室逸搏”)的时间.合适的AV间期则可获得预期的心脏电机械同步,而不合适的AV间期可以导致不良的血流动力学后果.我们在此对AV间期的调整方式、动态变化以及其优化方案做一综述.......
作者:李骁;宿燕岗 刊期: 2015- 04
-
心外膜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研究进展
临床中约9%~25%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经心内膜导管消融难以成功[1-4].随之,外膜室性心律失常逐渐被认识,本文概述近年来心外膜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进展.1.心外膜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心外膜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QRS波形态有其独特性.由于激动出口距离内膜侧的普氏纤维较远,常常表现为QRS波初始激动缓慢.作为同样反映初始除极缓慢的指标,胸前导联大转折指数(MDI)是近期受到广泛认同的......
作者:刘铮;方丕华 刊期: 2015- 04
-
靶向转导外源性Gαi2C末端肽段对心房及肺静脉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外源性Gαi2C末端肽段(Gαi2C-terminalpeptide,Gαi2ctp)对心房及肺静脉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家犬14只(11~23kg)分为2组:对照组(n=7),给予单纯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六氟化硫微泡(声诺维);实验组(n=7),给予制备好的携Gαi2ctp靶向超声造影剂,观察两组犬心房和肺静脉的有效不应期(ERP)、ERP离散度(dERP)、ERP频率适应性干预前后......
作者:蒋华;周祁娜;张健;周贤惠;李耀东;汤宝鹏 刊期: 2015- 04
-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随着适应证的拓宽和人口老龄化,CIED的植入数量日益增加,感染数量也相应增加.国外早期文献报道CIED感染的发生率为0.13%~19.90%[1-2],一旦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死率可高达27%[3].国内报道起搏器感染发生率为0.93%~2.10%[4-5],而更换后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首......
作者:陈柯萍;张澍 刊期: 2015- 04
-
起搏器囊袋感染多次复发一例:经验与教训
患者男,71岁,2008年5月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植入双腔起搏器.2008年9月因囊袋皮下瘀斑肿胀入院,诊断为“起搏器囊袋血肿”,阿洛西林和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治疗2周后出院.2008年11月因起搏器囊袋破溃入院,诊断为“起搏器囊袋感染”,脓液培养示“表皮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建议患者去除起搏系统,但患者表示拒绝.行起搏器囊袋清创术,于原囊袋下方重做囊袋重置......
作者:段徐;凌峰 刊期: 2015- 04
-
经静脉拔除导线处理起搏系统感染的初步临床经验
目的经静脉拔除导线处理起搏系统感染的临床经验及相关拔除工具的应用评价.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起搏系统相关感染在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87例,男103例,平均年龄(63±8)岁.采取经静脉拔除导线的方法,总结不同导线拔除工具的临床结果.结果行起搏系统移除及导线拔除的患者共187例,移除导线318根.平均导线植入时间(82.0±26.4)个月.经细菌学检查后诊断为囊袋感染......
作者:余洪松;李晓宏;吉文庆;徐伟 刊期: 2015- 04
-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感染后的再植入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包括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心脏疾病中的治疗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起搏器及ICD植入适应证的扩大,CIED植入量明显增加.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1997年至2004年,起搏器及ICD的植入量分别增加了19%和60%,接受CIED植入的患者中,70%年龄在65岁以上,75%以上的患者至少有1种或多种疾病,而随之而来的,CIED的感染(CDI)增......
作者:沈敏;刘兵 刊期: 2015- 04
-
经静脉途径拔除导线的临床分析
目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导线经静脉途径拔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不同类型导线拔除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静脉途径拔除导线的患者215例(共计406根导线),回顾性分析导线拔除适应证、拔除工具和方式,拔除导线类型、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共215例患者(共计406根导线)纳入该研究.其中感染174例,导线故障37例,有症状的上腔静脉阻塞综......
作者:白慧;任晓庆;马坚;王京;王方正;张澍 刊期: 2015- 04
-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感染保守治疗的初步临床体会
目的完全移除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囊袋感染患者的电子系统存在困难,探讨保守处理此类感染,即完全或部分保留电子系统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北京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共8例CIED囊袋感染患者,因各种原因拒绝行全套起搏系统移除,对感染囊袋及装置进行彻底清创:去除感染坏死组织、慢性炎性组织、肉芽及瘢痕组织,并对创面进行彻底消毒,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络合碘、生理盐水、抗生素反复冲洗腔隙......
作者:刘俊鹏;杨杰孚;佟佳宾 刊期: 2015- 04
-
起搏器植入12年后四根导线拔除一例
随着起搏器植入数量逐年增加,因导线故障或起搏系统感染而需拔除导线的患者数量也相应增加,而拟拔除导线的类型及植入时间均将影响手术的风险及成功与否.我院于2015年7月21日进行了因起搏器多次更换及新增导线植入术后囊袋感染而拔除导线并移除起搏系统的病例.......
作者:沈法荣;何浪;孙国建;付蕾;钟诚;欣明花 刊期: 2015- 04
动态资讯
- 1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评价老年双腔起搏器患者不同部位起搏与预后关系
- 2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漏服β受体阻滞剂导致电风暴一例
- 3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口服抗凝药安全性观察
- 4 特殊起搏心电现象——心房起搏脉冲至心房除极延迟一例
- 5 短QT综合征--一种新的心脏性猝死综合征
- 6 低强度自主神经节刺激对犬心房离子电流的影响
- 7 心脏外科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预防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荟萃分析
- 8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肺静脉狭窄的原因与随访
- 9 全国心脏起搏器1998和1999年临床应用调查
- 10 右束支阻滞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分析
- 11 伴1:1房室关系的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和射频消融一例
- 12 心律学临床研究回顾与展望-2014
- 13 远程监测系统在国内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 14 慢性心房颤动犬心房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与整合素β1基因表达的意义
- 15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 16 冷冻消融治疗儿童右前/中间隔旁路疗效探讨
- 17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单、双线圈除颤导线对比研究
- 18 抗心律失常药物进展
- 19 心脏起搏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 20 磁导航指导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