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年第4期文章
  • 双腔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致起搏器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76岁,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2012年6月因三度房室阻滞,植入DDD型双腔起搏器(5256,美国圣犹达公司).术后患者偶有头晕、困乏症状.考虑为60次/min基础频率较低,术后3个月第1次程控提升心率至70次/min,患者症状改善,无明显不适.术后18个月第2次起搏器测试各项参数正常,给予如下程控:①基本频率70次/min降至60次/min;②打开自动阈值夺获功能;③打开自动模式转换......

    作者:崔旭辉;王阿利 刊期: 2014- 04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一、前言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是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进展迅速的自然死亡,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h内.它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问题.SCD大多发生在院外,抢救成功率极低,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仅为5%[1],在中国甚至不到1%[2].因此对SCD的高危人群进行积极的预防,对于降低SCD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充分证据......

    作者: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 刊期: 2014- 04

  • 女性增加心房颤动消融中心脏压塞的风险

    随着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病例逐渐积累,相关并发症逐渐引起重视.心脏压塞是房颤消融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3%[1-3];同时也是介入相关死亡的常见原因,占总死亡病例的25%[4-5].女性是房颤消融并发症的一个危险因素[6-7].一项涵盖3个医疗中心40例房颤消融中发生心脏压塞的研究显示,尽管女性接受房颤消融的例数很少,但发生心脏压塞的病例中一半是女性[8].相反,另一......

    作者:商丽华 刊期: 2014- 04

  •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中测试腔内心电图参数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中测定腔内心电图参数,尤其是左心室激动延迟时间是否可以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逆重构发生.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37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植入CRT,术中测试窦性心律自身传导情况下右心室-左心室导线的激动时间差(△t),测试右心室导线起搏到左心室导线感知时间(RVp-LV)及左心室导线起搏到右心室导线感知时间(LVp-RV).随访观......

    作者:吴冬燕;卢凤民;骆永娟;马薇;李琼;许静 刊期: 2014- 04

  • 欧美电生理女医师协会发展现状概述

    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电生理女医师联盟(CSPEWomeninEP)成立两周年之际,作为联盟的成员之一,我切实感受到了国内电生理女医师联盟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影响力;作为一名在国外工作的华人医生,我期待着能进一步为中国电生理女医师走向世界搭建平台,帮助大家学习国际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并展现中国电生理介入治疗的实力与学术水平.在此,受CSPEWomeninEP委托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欧美电生......

    作者:查咏梅 刊期: 2014- 04

  • 性别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并发症的影响

    从治疗心动过缓的永久心脏起搏器到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所致猝死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再到改善心力衰竭(心衰)的心室再同步治疗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P/CRT-D),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CIED植入量迅速增长,相关并发症也备受关注[1-4].一系列研究显示,CIED相关并发症的发......

    作者:任学军 刊期: 2014- 04

  • 女性患者能从心脏再同步治疗中更多获益吗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有效方法,目前已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近年来CRT的植入量在欧、美各国均以持续的态势突飞猛进地递增[1],2011年欧洲的CRT植入率已达1.4‰[2],美国的CRT/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年植入量>10万台.随着对CRT应用的普及和认知的加深,人们对CRT的疗效也得到更全面及深入地了解.近年研究发现,合理选择患者可有效降低CRT的无应......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 04

  • 长QT13家系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学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长QT13(LQT13)家系临床表现、心电学特点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入选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1个LQT13家系,4代人,共有家族成员49例.家族调查包括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采集44例血样,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确定基因诊断.进一步采集基因诊断阳性的患者和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数字化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比较两组心电参数的改变.结果家系研究示7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

    作者:洪丽;刘金秋;王莹琦;潘晓杰;夏云龙;张树龙;高连君;杨延宗 刊期: 2014- 04

  • 药物治疗与导管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结构、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对比药物治疗与导管消融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结构、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00例未行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年龄17~83(56.27±12.98)岁,病程2~68(14.12±11.25)个月.其中72例接受药物治疗(A组),128例接受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消融治疗(B组),随访3、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

    作者:蒋周芩;舒茂琴;钟理;冉擘力;宋治远;仝识非;柴虹;李华康;朱平 刊期: 2014- 04

  • 妊娠期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处理

    妊娠期心律失常是指女性在整个妊娠期间发生的心律失常.这些心律失常可以在妊娠前即存在,也可以为妊娠后首次出现.妊娠期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多数不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但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妊娠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危险性均增加.有统计报道0.2%~4.0%的妊娠妇女合并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而这一人群是妊娠期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对这一人群的妊娠前指导和妊娠风险评估至关重要.此外,对妊娠期心律失常的治疗目前......

    作者:许静 刊期: 201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