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标测是基础根深才叶茂
标测是心脏电生理学的核心20世纪70年代心脏电生理学的问世有两个重要的基石:一是腔内电图记录技术的问世,这是以1969年Scherlag经导管法成功记录到希氏束电图为标志;二是由Durrer提出,并由Wellens于1970年后完善的心脏程序刺激技术;这两项技术的提出与完臻,标志着心脏电生理学正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作者:郭继鸿;陈新 刊期: 2007- 03
-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现状
外科为治疗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房颤)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其手术方法、手术工具不断改进,从经典COX迷宫Ⅲ型手术到部分迷宫术,从各种能量如射频、微波、冷冻等替代传统迷宫手术切和缝模式,发展到通过胸腔镜等微创心外膜手术治疗特发性房颤,使房颤的外科手术治疗不断简化.......
作者:周勇;李莉 刊期: 2007- 03
-
Brugada综合征伴发的室上性心律失常
目的报道Brugada综合征伴发的多种室上性心律失常.方法对符合Brugada综合征诊断标准的46例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心律失常发作类型,部分行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治疗.结果男性39例,女性7例.21例有家族史,23例有晕厥史,其中3例经心肺复苏.46例中5例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4例为显性预激综合征);3例室上速与心房扑动(房扑)并存;2例室上速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并存......
作者:刘冰;张英川;郭成军;方冬平;郭晋萍 刊期: 2007- 03
-
心肌梗死后家兔浦肯野细胞钙调控的改变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后浦肯野细胞钙瞬变、钙火花和钙波的改变.方法MI组(n=8)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MI模型,2d后分离单个浦肯野细胞,保存在模拟缺血缓冲液中;对照组(n=2)不结扎冠状动脉直接分离单个浦肯野细胞.两组浦肯野细胞均用Fluo-4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基础状态、1500ms和3000ms场刺激时钙荧光.结果两组细胞在各种条件下,钙......
作者:包明威;唐艳红;黄从新;刘捷;江洪;杨波;王腾 刊期: 2007- 03
-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治疗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评价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rateadaptivepacemaker)具有运动时起搏频率相应加快,以适应机体代谢需求的特点,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理论上讲,由于频率适应性心率的增加可导致心肌耗氧增加,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生,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植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处理是不适合的.......
作者:汤宝鹏;韩瑞梅;马依彤;木胡牙提;匡政宇;张燕一 刊期: 2007- 03
-
主动固定导线及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评价右心室流出道(rightventricularoutflow,RVOT)起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入选患者按所用导线及植入部位随机分为3组:被动固定导线心尖部(RVA-被动组)、主动固定导线心尖部(RVA-主动组)和主动固定导线右心室流出道(RVOT-主动组).了解3组患者在植入术中及术后起搏参数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共226例患者入选,RVA-......
作者:陈柯萍;孙宝贵;徐伟;王琳;黄德嘉;王励;王方正;张澍 刊期: 2007- 03
-
有关心律失常治疗新临床试验——来自美国心脏节律学会2007的报道
一年一度的心律失常学术大会于2007年5月9日至12日在美国丹佛市隆重举行,会上公布了几个新临床试验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华伟 刊期: 2007- 03
-
起搏器电重设四例
[编者的话]临床实践中,在无心房颤动等突发心脏节律异常情况下发生的起搏模式、起搏频率(DDD转为VVI,频率转为65次/min)改变主要见于电池耗竭和电重设大两类情况.......
作者:曲海波;李占全;李丽 刊期: 2007- 03
-
Carto标测指导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目的心脏外科术后的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折返环涉及无传导的或各向异性的传导障碍区,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标测这些障碍区并确定与折返环的关系,指导导管消融.方法22例患者共26种IART进行了Carto标测,首先确定形成IART的基质以及与折返环的关系,并在其峡部消融.结果22例患者诱发出27种心动过速,对其中26种进行标测,12种IART中心障碍区为三尖瓣环,其......
作者:楚建民;任振芳;马坚;方丕华;华伟;蒲介麟;张澍 刊期: 2007- 03
-
Carto系统及其在临床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
导管射频消融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心律失常治疗中.消融成功的前提在于通过详细的电生理标测,准确地找出心律失常的起源位点或折返途径.传统的依靠X线作为指引的标测技术存在标测精度较低、定位困难、X线曝光时间较长等不足之处.......
作者:张晓星;马坚 刊期: 2007- 03
动态资讯
- 1 进一步广泛深入开展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工作
- 2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的变化
- 3 正确认识起搏器的实际起搏频率
- 4 床边气囊电极导管临时起搏的临床观察
- 5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一家系调查
- 6 AAI起搏模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远期影响
- 7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与心房颤动
- 8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L型钙通道铺助亚基基因表达的研究
- 9 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后心律失常
- 10 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放电是临床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
- 11 短QT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 12 递进式消融法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初步体会
- 13 ST段早期恢复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心肌再灌注
- 14 卡维地洛对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
- 15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 16 大力开展适合国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防治研究
- 17 短期正中神经刺激对犬快速心房起搏后心房肌电生理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 18 儿童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标测和射频导管消融
- 19 三维电场引导下心房扑动导管消融术
- 20 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