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年第3期文章
  • 多层螺旋CT评价肺静脉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肺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60例,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仅合并高血压病;房颤发作频繁,症状重,药物治疗无效;电生理检查提示为肺静脉起源.30例肺静脉射频导管消融术术前行MSCT检查,其中13例术后3个月行MSCT检查;其余30例仅于术后3~18个月行MSCT检查.对70根肺静脉的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结果及MS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照......

    作者:王鸣遒;杨延宗;王照谦;高连君;张树龙;林治湖 刊期: 2006- 03

  • 瓣膜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探讨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房颤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从而增加病残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我国尚无房颤的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欧美的资料,普通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约0.4%,随年龄递增.男性在年龄校正后发病率较高.随慢性心力衰竭或瓣膜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增加,房颤发病率增加.......

    作者:刘岚;王春生;杨晓梅;庄亚敏;张颖 刊期: 2006- 03

  • 心房颤动房室结消融及永久起搏器治疗长期疗效观察

    观察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行房室结消融及永久起搏器治疗后长期疗效及病死率.......

    作者:王冬梅;王祖禄;臧红云;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曹荣 刊期: 2006- 03

  •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二)

    前言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的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1].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1].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因此,加强对房颤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黄从新;马长生;杨延宗;黄德嘉;张澍;江洪;杨新春;吴书林;马坚;刘少稳;李莉;曹克将;王方正;陈新;代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治疗专家工作组 刊期: 2006- 03

  • 炎症与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房颤)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来发现炎症与房颤有关.炎症在房颤中的病理基础Fromer等[1]在2例药物难治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心房组织标本中发现局灶性心肌炎,心室肌活检正常,提出致心律失常心房心肌炎的设想.Frustaci等[2]对12例孤立性房颤患者行心内膜下活检,在8例患者心房肌组织中发现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邻近心肌细胞局灶性坏死,符合心房心肌炎的病理诊断.可见,房颤的炎症学说具......

    作者:汤日波;马长生 刊期: 2006- 03

  • β受体激动剂对LQT1模型的电生理影响

    目的探讨LQT1患者在交感神经兴奋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实验切取犬楔形心室肌组织块,用30μmol/Lchromanol293B(IKs阻断剂)灌流该标本模拟LQT1,采用玻璃微电极和特制的金属电极,同步记录造模前后的中层和外层心室肌细胞的跨膜动作电位(TAP)和跨壁心电图(TECG),并观察异丙肾上腺素(Iso,100nmol/L)对造模后的TAP和TECG的影响.结果chro-mano......

    作者:郭凯;黄从新;王腾;赵庆彦;刘捷 刊期: 2006- 03

  • 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对照组及AMI组内研究,确立对AMI高危患者有预测价值的新指标.方法选择发病3~4周的72例AMI患者和7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者的临床资料,获取心率震荡(heartrateturbulence,HRT)、心率变异性(HRV)、QT间期变异度(QTV)、QT间期变异系数(QTC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定量测量......

    作者:汪红霞;王瑞英;王红宇;李琦 刊期: 2006- 03

  • 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的处理

    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医生的治疗造成困难,因此,及时正确的处理及预防非常重要.......

    作者:贺军;张艳红;杜雷;苟志平 刊期: 2006- 03

  • 永久起搏导线断裂的临床分析一例

    患者男性,11岁,因反复晕厥3年入院.入院后经心电生理检查,诊断为三度房室阻滞、室性逸搏心律,于2004年7月经右锁骨下静脉行永久性DDD起搏器植入术(脉冲发生器ENTITYTM5226型,心房导线MEMBRANEEX1474T,心室导线MEMBRANEEX1470T,ST.JUDEMEDICAL公司产品).术后3、6个月复查起搏器功能正常.术后12个月复查心电图发现无心房起搏、感知.......

    作者:李强;张博;姚亚丽;白锋;张钲 刊期: 2006-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