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我们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为人民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我国的临床电生理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6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59/R

邮发代号: 82-88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4年第5期文章
  • Sgarbossa法对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诊断与分析

    长期以来,心电图一直是早期识别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用检测手段,但在左束支阻滞(LBBB)患者的AMI诊断上明显受限.近,Sgarbossa等根据ST段的变化提出了LBBB患者新的AMI心电图诊断标准,并被推荐应用于临床诊治.本研究旨在评估Sgarbossa诊断标准在LBBB患者A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震坤;沈卫峰;张建盛;张宪;郑爱芳 刊期: 2004- 05

  • 西拉普利对慢性心房快速起搏犬血小板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血栓形成是心房颤动(房颤)常见并发症,与房颤时血小板激活和内皮功能受损关系密切.研究显示,雷米普利能够抑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奎那普利能够改善内皮功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1(ET-1)水平.本组通过慢性心房快速起搏建立房颤犬模型,观察西拉普利对房颤犬血小板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悦;李为民;薛竟宜;李杰;韩薇;谷宏越;杨树森 刊期: 2004- 05

  • 胺碘酮对心室急性起搏阈值的影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者临床常见,经常需要心脏起搏器与胺碘酮同时治疗.植入起搏器术后即刻起搏阈值不稳定,早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这时使用胺碘酮是否会对心室起搏阈值产生明显影响,尚无文献报道.为此,对18例新近植入心脏起搏器并口服胺碘酮的病人进行心室起搏阈值监测,以期了解胺碘酮对心室急性起搏阈值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

    作者:覃数;雷寒;刘剑;王曦 刊期: 2004- 05

  • 不同配对间期房性早搏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多数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由配对间期极短的房性早搏(房早)诱发,心电图呈现P在T上现象[1].而配对间期稍长的房早很少能诱发房颤.这些房早多数起源于肺静脉,但在心房其它部位给予适时的房性早搏刺激也可诱发房颤,本研究意在探讨短配对间期房早及其起源部位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而寻找始动房颤的关键因素.......

    作者:时向民;单兆亮;王玉堂;王利;孟凡华;麻晓林 刊期: 2004- 05

  • 同频率心尖部、心底部右中间隔区刺激鉴别间隔部隐匿性旁路和房室结双径路的作用

    在诊断间隔隐匿性房室旁路时,希氏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是目前诊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重要的标准.但行此法检查时要求有持续发作的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的周长保持恒定、心动过速时能够标测出清晰的希氏束电位,因此有时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国外学者Martinez-Aiday曾提出窦性心律时分别于心尖部和心底部起搏刺激,测起搏的V波与逆传的心房A波即VA间期的方法,以诊断间隔隐匿性旁路.......

    作者:许力舒;姜述斌;杨敏全;帕尔哈提;吴忠东;汪师贞 刊期: 2004- 05

  • 如何分析再灌注治疗后的心肌梗死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并呈规律性演变.心电图不仅是AMI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可据梗死图形出现的导联判定梗死的部位和范围,据心电图演变做出病程分期,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近年来随着再灌注治疗[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AMI中的广泛应用,使大量濒死心肌早期获得挽救已成现实,MI范围缩小,病程缩短,预后明显改善.再灌注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时间(早期),时间就是心肌......

    作者:刘仁光;徐兆龙 刊期: 2004- 05

  • 不同起搏部位对正常犬和长QT间期犬模型在体跨心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

    目的以正常犬和长QT间期(LQT)犬模型的在体3层心肌单向动作电位时限(MAPD)和跨室壁复极离散(TDR)、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和Tp-Te间期等为指标,研究不同部位起搏,尤其是左心室外膜参与起搏后心肌复极特性的变化.通过这种模拟临床上心室再同步治疗的方法,旨在观察左心室起搏、双心室起搏是否会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性.方法8只健康成年犬经导管射频消融希氏束制备三度房室阻滞模型.开胸手术后......

    作者:白融;吕加高;卜军;刘念;周强;阮燕菲 刊期: 2004- 05

  • 地高辛抗血清拮抗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介导的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特异性拮抗剂地高辛抗血清对离体大鼠心脏低氧复氧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明确EDLS在再灌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制备离体大鼠心脏低氧复氧损伤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富氧K-H液(充以95%O2+5%CO2混合气体,流量10ml/min,温度37℃,压力80cmH2O)持续灌流90min;低氧复氧损伤组:富氧K-H液灌流......

    作者:汪和贵;王德国;柯永胜;杨尚印 刊期: 2004- 05

  •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致命性心律失常分析

    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本文对我院1997年6月至2003年6月期间植入或更换的478例次永久心脏起搏器中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7个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刘中梅;李淑敏;韩明华;郭涛;赵玲 刊期: 2004- 05

  • 如何鉴别右心室发育不良与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右心室心动过速(室速)如果表现为左束支阻滞型和心电轴右偏,多见于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idiopathicrightventricularoutflowtracttachycardia,RVOT)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心肌病(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dysplasia/cardiomyopathy,ARVD/C).ARVD/C是一种遗传性右心室发育不良......

    作者:孙宝贵;朱彦琪 刊期: 2004- 05